?
9月2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陳崢介紹,全省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國家考核的目標要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完成6733個行政村生活污水和159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9%以上,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多措并舉 持續推進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堅持控源頭、防新增、重監管,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組織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漢中、安康、商洛7市開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并積極推動治理;篩選確定521家土壤、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對270家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周邊環境監測;組織223家重點監管單位開展隱患排查“回頭看”,推動707項隱患問題實施整改。
“十四五”以來,累計完成753塊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加強關閉搬遷企業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持續開展重點行業企業關停地塊和注銷撤銷排污許可企業用地排查,將154個地塊納入優先監管清單。
扎實推進中石油長慶石化公司“邊生產邊管控”試點,積極推動省內石油開采行業地下儲油罐隱患問題整改,形成了土壤、地下水污染源頭防控的“陜西經驗”。
主動作為 穩步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
堅持以保護和改善地下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基礎、建體系、控風險,不斷加強地下水重點污染源、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雙源”管理,組織開展72個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及周邊環境狀況調查評估。
按照“一井一檔、一井一策”原則,指導各地科學制定地下水環境質量達標或改善方案,全面夯實屬地監管職責,指導各地建立監管臺賬、落實管控措施、開展季度監測,督促采取綜合措施保障點位水質達到目標要求。
同時,組織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截至目前,咸陽、西安、寶雞、渭南市已完成重點區劃定工作;對20個化工園區開展重點污染源隱患排查,針對問題提出分類管理要求;組織開展61個縣級以上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調查評估和20個化工園區周邊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隱患排查與監測。
分類施策 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聯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實施鞏固提升農村環境整治成效暨“鄉村更美麗”攻堅行動,重點圍繞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開展全面核查排查。省級采取現場督導、暗訪抽查、成效評估等方式,累計對3365個行政村、1531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開展現場核查評估,推動相關市(區)建立問題臺賬并加快落實整改。
全面加強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保護,組織開展農村中小微水體抽樣調查監測和疑似農村黑臭水體遙感排查。對200個農村中小微水體開展調查監測,探索建立農村水環境監測評價體系;對遙感解譯發現的2917個疑似農村黑臭水體開展現場識別判定,推動完善監管清單。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大力推進土壤污染源頭防治,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陜西作出應有貢獻。”陳崢表示。
本文源自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