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指運用一系列政治、經濟、科技等手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方、生活富裕。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01
當前中國鄉村振興現狀
自2018年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顯著縮小,農村農業生產能力鞏固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充足,鄉村建設正有序進行。中國鄉村振興工作穩中向好,正以積極的態勢全面推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但是在總結中國鄉村振興成果與經驗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中國農村發展面臨許多新問題,中國特色農業強國建設依然面臨著諸多阻礙。
# 01
農民思想觀念落后
農民問題是“三民”問題的中心問題,農民的思想觀念問題是鄉村振興工作中面臨的核心問題。當前,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民由于受教育水平、信息壁壘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對最新推出的農業政策、最新研發的農業科技、最新形成的農業云平臺等存在著不了解、不相信、不接受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的質量與效率,阻礙鄉村振興的進程。
# 02
農村產業結構單一
產業發展是鄉村發展的加油站,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現階段,中國農村的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的能力低。首先,三大產業之間結構不合理。
當前中國農村主要以農業為主體,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低且缺乏產業間的聯系,不利于構建農村特色化、品牌化的產業體系。其次,農村第一產業內部農、林、牧、漁比例不協調,不能夠及時滿足市場需求,不利于農業的均衡性發展。
# 03
融資交易體系不健全
融資和交易是決定農村發展速度的關鍵,只有盤活農村資金才能順利實現鄉村振興。但是,中國農村普遍存在融資以及交易渠道不足的問題,影響人民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在融資方面,受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影響,農村地區存在貸款投放困難、大額貸款難度大、資金回流慢等問題。在交易方面,受地理位置、交通運輸條件以及儲藏技術的影響,農業交易渠道受限,影響農產品的品牌建設。
# 04
復合型農業人才缺失
鄉村振興對農村產業的科學化與智能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農業人才需求量與日俱增。但是,受農村經濟發展、學校人才培養規劃以及地區人才引進政策等各種的影響,當前中國復合型農業人才存在著數量不足、創新能力差以及下鄉意愿低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業的創新性發展,阻礙鄉村農業振興。
02
智慧農業概念及特征
智慧農業是一種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遙感技術、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與設備,通過數字管理、智能決策、精密機械、集約生產形成的現代化農業系統,可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不僅能提升農作物的質量和數量,更能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實現綠色、高效、可持續的農業發展。
# 01
農業管理智能化
智慧農業通過利用先進技術構建農業云平臺,實現農業智能化管理。農業管理的智能性首先體現在農村土地管理的智能性,智慧農業利用遙感技術、大數據等技術對當前中國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勘探、分析,為耕地保護政策提供科學性建議。其次,智慧農業通過利用無人機、傳感器等技術,對農田環境狀況以及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行智能化監測。同時,智慧農業利用自動播種機、灌溉設備、除害儀以及無人駕駛收割機等實現農作物播種、除害、灌溉、收割各個環節的智能化。
# 02
農業技術創新性
智慧農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實現農業高度集中以及專業化生產,摒棄了傳統農業依靠生產經驗積累、機械化水平低的缺陷。當前,中國智慧農業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實現技術創新,在農作物育種技術、農作物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控技術、土壤修復技術、綠色栽培技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就,不僅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升了農作物的質量與數量,同時也促進了中國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 03
農業發展可持續
智慧農業不只體現在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上,更表現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環境改善上。首先,通過利用智慧農業技術,對農作物進行精準灌溉、施肥、除害,不僅能夠節約農業生產成本,更能減少污染物對農田以及水體的污染、降低農田生態系統風險。其次,精準化農業生產可以通過優化農機,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同時,通過土壤質量監測與評估,可以為農業發展提供科學性參考,促進可持續發展。
# 04
農業信息聯動化
智慧農業通過利用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構建智慧農業信息系統,促進農業生產、管理、銷售、服務信息互聯互通。智慧農業信息系統包括精準化生產系統、經營系統、服務系統、溯源系統等,能有效的促進農業生產信息、科技信息、政策信息、市場信息、生態信息傳播,促使農業各組成部分緊密結合,形成一個高度互聯、高效共享的鄉村產業系統。
03
以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目的是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對農村進行有效治理。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一個經濟繁榮、生態和諧、宜人宜居的和美鄉村。發展智慧農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部署,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規避自然災害風險、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是解決中國當前鄉村振興中存在的問題,實現農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01
加強智慧農業宣傳力度,助力農民素質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當前,中國農民的思想觀念普遍落后,嚴重影響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政府與農業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各種措施,如開展智慧農業宣傳講座、定期開展學習培訓等,不斷提升農民的思想素質與技術水平,培養新型農民,為鄉村振興助力。
# 02
構建智慧農業綜合系統,助力農村產業連通
智慧農業綜合系統能將農業相關的各環節連通,推動農村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融通,解決中國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問題,促進農村產業振興。要加大智慧農業綜合系統的投入與研發力度,整合農業研究、融資、生產、管理、再加工、銷售、服務,形成一個數據精準、信息公開、資金流通、技術共享、服務優質的產業鏈體系,助力農村產業連通。
# 03
培養復合型農業人才,助力農村創新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培養復合型農業人才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解決鄉村振興問題的重要保障。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保障與提升復合型人才的科研條件與創新積極性。高校相關專業應當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厚植學生的“三農情懷”、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助力中國智慧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
推動智慧農業融入農村生產,充分發揮智慧農業優勢,是解決當前鄉村振興困境以及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思路、新方案。
【本文源自農業行業觀察,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