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12日,“第10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暨第4屆村鎮環境科技產業聯盟論壇”在廣州召開。本次論壇以“農污治理十年回顧,展望未來攜手啟航”為主題,共有來自住建、環保部門,科研院所、水環境治理學科著名高校,各地水務公司、工程公司與設備企業等600余名代表匯聚一堂。論壇開幕式由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村鎮環境科技產業聯盟理事長劉俊新主持,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敏為大會致辭。論壇主題啟動儀式上,中科院生態中心副主任楊敏,北京市政院原副總工、北控水務顧問總工杭世珺,中科院生態中心研究員、村鎮環境聯盟理事長劉俊新,雙良商達董事長鄭展望教授等企業家與科研機構代表一起展開主題幕布,一同啟動本次論壇。
11日下午,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農村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所長、浙江雙良商達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展望教授以《農村污水治理4.0之示范站點打造》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鄭展望教授談到,目前,全國農村污水處理率從2016的22%穩步提升,浙江也經過十多年的治理,基本達到規劃保留村全覆蓋。多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也發現,農村污水有其獨有的特點,那就是技術高難度、行業不成熟、產業高門檻。農村污水治理4.0是一個系統,其內涵概況起來主要包括做得好、管得好、看得見、獲得感4個項目目標,最終要達到提升村民獲得感,也是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示范站點建設是項目展示成果、技術的重要窗口,也是滿足各級政府舉行現場會,進行現場觀摩的需求。最終要達到理念模式輸出,推動項目建設及行業進步。進入到新的階段,農村污水治理有了新的要求。示范站點的建設需要重點考慮選址有看點,同美麗鄉村相結合;工藝設備先進,同課題研究相結合;和諧共生,同村落景區旅游相結合;資源化利用,同生態農業相結合;治理成果展示,同環保教育相結合。選址是示范站點建設的重要內容,除了需具備一般站點的條件外,更重要的還在于村莊本身的環境條件。包括自然環境、參觀路線等,基礎條件較好的村落景區是良好的選擇。出水效果好是最基本的條件。農村污水碳氮比低,沖擊負荷大,工藝方面需要有一定適應性。在進水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比如高濃度、低溫等,需要有相應的強化措施,來保障出水的達標率。除了工藝的強化措施外,設備和運行也是重要的內容。一般示范站點設備選型都要一定的余量,設施能夠針對不同的狀態調整運行模式,運維管理需要真正達到智能化,比如預警、自動考核、模式化運行等等。和諧是指站點的景觀要和村莊的環境相互融合,一個站點就是一個微景點。此外還包括站點運行無臭味、低噪聲等。這就需要在示范站點建設的時候就充分考慮村民的感受,對工藝、設備等進行調整、優化與改進。站點建設不是破壞村莊環境,而是為村莊添彩,并同村民的環保教育相互融合。資源化是目前農村污水治理的短板,但也是行業發展的方向。如何運用新產品新技術,實現循環利用,是示范站點打造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治理成果展示是治理效果真實可見。除了站點本身外,還包括運維中心、展示中心、教育基地以及宣傳片等方面的內容。起到宣傳、教育、引導的功能。臨安是浙江省首個提出全域景區化的區縣。2018年后,全面開始實施農污提標及第三方運維項目,項目涉及太湖源鎮等鄉鎮約6萬戶,雙良商達為項目提供“設備+全方案”的服務。并在指南村打造了農村污水治理綠色設施。通過全面融合鄉村振興,努力打造達標、規范、和諧、生態、共生的綠色村落景區示范設施。指南村位于太湖源頭,目前共有5個站點。選點在此,很重要的原因是它600米的海拔、470余畝的梯田,被譽為華東地區最美古村落。農村污水最大的難題是除磷脫氮。臨安指南村項目引入標準化、強化的FBR發酵槽來解決此問題。上圖為投加在FBR發酵槽里的曲立方,通過篩選高產菌株、改變培養條件、改善氧傳質特性等手段對微生物進行改造,提高除磷脫氮效率。運維管理方面,FBR發酵槽與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村落景區生活污水提標處理成套設備及智慧運行研究與開發》(立項號:2020C02009)相互結合,積極探索模式化智慧運行模式。項目由鄭展望教授主持,牽頭單位為浙江農林大學,參與單位包括北控水務、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雙良商達,浙江傳超環保等單位。通過在線信息集成,對COD、氨氮、濁度、溫度等指標進行檢測。應用大數據技術,對監測數據進行分項指標動態分析。提供污水處理終端過程監測評價、狀態預測預警、綜合效能分析和智能考核方法。在站點景觀設計方面,臨安采用“生活化枯山水”模式,按照簡約化的原則來設計產品的應用場景。一方面可以做到低成本、免維護(省去了拔草等維護工作,一場大雨過后,站點一洗如新),站點內的植物也選用南天竹等生長較慢的植株。另外又能滿足改善農村環境的需求,簡潔、美觀,和村莊融為一體,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景點。生態—同生態農業相結合
尾水經過強化處理后的水,用于公廁沖廁和農田灌溉。污泥同餐廚垃圾發酵制成有機肥。雙良商達在指南村打造了多維度的展示宣傳,包括在站點進行在線水質公示,同時宣傳屏還會定時播放污水治理常識,環保宣傳教育,以及有機垃圾資源化的意義和做法,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通過5個方面的結合,打造農村污水處理綠色設施。符合村落景區發展的方向,也為浙江新“千萬工程”萬村景區化提供示范。第九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200余位專家參觀指南村示范站點
2019年8月,杭州市住建委農污現場會參觀指南村示范站點。2019年9月,“第九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暨第三屆村鎮環境科技產業聯盟論壇”,200余位專家到現場參觀考察。項目相繼被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十余家央媒,省媒報道。2019年10月,湖北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推進會在黃州舉行,省委書記一行到黃州區考察調研并參觀雙良商達阮家灣村農村污水示范站點。 湖北省黃州區“廁所革命”EPC+O項目是湖北省第一批“廁所革命”試點項目,項目合同額3.1億元,服務約2萬戶。2019年12月,農村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統籌規劃實施,被評為國家“廁所革命”九大示范項目。2018年9月,青海貴德農村環境治理現場推進會舉行。來自青海住建廳、西藏住建廳等多省市的領導參觀了上團結村示范站點。雙良商達為項目提供“設備+全方案”服務,探索高寒高海拔地區農村污水實現路徑。2016年8月,貴州省“美麗鄉村”現場會在仁懷舉行,與會人員參觀雙良商達朝陽一組示范站點。仁懷農村污水治理EPC+O項目,一期共涉及18個鄉鎮,服務6萬戶。項目探索建立山區分散式花園式農村污水治理示范點。2017年5月,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管理工作現場會在長興舉行。來自全省300多名人員參觀雙良商達長興農村污水運維中心。參觀了雙良商達“標準化運維中心,專業化運維團隊,智能化運維平臺,規范化管理制度”為一體的農村生活污水運維新模式,推出農村污水運維“站長制”。2014年11月,浙江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美麗鄉村”現場會在德清召開。時任省委夏書記及200多名縣市相關人員參觀雙良商達五四村農村污水治理示范站點。德清對151個行政村農村污水治理項目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標桿項目,項目探索建立了農村污水“五位一體”管理模式。2015年7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的意見》,其實踐經驗就來自德清。
2012年,錫山區興建了700余座分散式微動力農村污水站點,原采用村管理的運行模式每年需1200余萬元,由于村民的責任心和專業度等原因,污水設施未能良好的運行。委托雙良商達第三方運營后,每年運營費用為700萬,實現農村污水物聯網管理模式。該項目獲得國家環保部重點實用技術及科技部惠民計劃等榮譽。2004年,該項目由浙江省科技廳、建設廳、省農辦組織,作為浙江省首個關于新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大科技攻關示范項目《現代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與綠色能源應用綜合技術研究與科技示范工程》(立項號2004C13003),由雙良商達進行示范站點的設計與建設,采用改良A/A/O工藝,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一等獎,成為浙江省農村環境治理的樣板工程。示范站點的建設能夠起到典型引領,以點帶面的積極作用。選址有看點、出水效果好、建設管理規范、站點和諧美觀,資源化利用以及治理成果展示,是打造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雙良商達從2003年開始,先后在浙江、江蘇、貴州、青海等10多個省份建立了省級示范項目。臨安指南村將農村污水治理和鄉村振興相互融合,并同省部級科研項目深度結合,將新技術、新模式引入農村污水治理,探索建立達標、規范、和諧、生態、共生的農村污水4.0綠色設施示范站點,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為其他地區的示范站點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