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泰州市地方標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規范》(DB3212/T2028-2021),該規范由泰州市農業農村局、泰州市標準化院、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農業農村局共同起草,是江蘇省第一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方面的地方性標準,有利于指導農村人居環境規范化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
明確建設要求。《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規范》提出,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要堅持四項基本要求。一要加強規劃引導。根據地理、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合理安排建設任務和建設時序。二要注重鄉土味道。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強化地域文化元素,綜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風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三要尊重村民意愿。根據村民需求合理確定人居環境建設優先順序和標準,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提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四是堅持建管并重。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合理確定投融資模式和運行管護方式,推進投融資體制機制和建設管護機制創新,保各類設施建成并長期穩定運行。
細化建設標準。圍繞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中包含的農村河道、道路交通、綠化亮化、環境保潔、公共設施、公共空間等六項重點管護內容,逐一細化標準,反復征求意見,使管護內容有標準、可操作、能量化。農村河道管護涵蓋生態環境維護、河道保潔、清淤清障、河道設施維護等內容;道路交通管護涵蓋主次干道、橋梁設施、路道修復、安全設施等內容;綠化亮化管護涵蓋庭院綠、路渠綠化、農田林網建設、公共照明等內容;環境保潔管護涵蓋畜禽養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戶廁衛生、糞污處理等內容,公共設施管護涵蓋供水飲水、生活用能、信息建設、公共廁所、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村健身廣場等內容;公共空間管護涵蓋公共停車場、文化墻、公告欄、村容村貌、招牌廣告等內容。
落實監管責任。一是健全管護機制。指導村莊結合實際建立村莊環境管理制度、村規民約,明確各類項目的管護標準,在村莊顯著位置設立責任公示牌、責任人和監督電話。每百戶農戶應配備1名長效管護保潔員,每個村(社區)配備2名以上綠化養護員和2名以上公共設施維護員,落實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專兼職維護人員。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各地建立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資金投入機制,長效管理經費主要以公共財政為主。各村(社區)加強環境建設獎金投入,發動社會力量捐助,引導群眾適度承擔,形成農村環境獎金投入負擔相結合的保障機制。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市農業農村、住建、城管等部門按季度對各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進行督查,相關結果列入年終績效評估內容,以考核導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重點任務落實落地。村委會建立環境衛生管護獎懲機制,按季或按月實施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本文源自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近日,江蘇省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泰州市地方標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規范》(DB3212/T2028-2021),該規范由泰州市農業農村局、泰州市標準化院、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農業農村局共同起草,是江蘇省第一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方面的地方性標準,有利于指導農村人居環境規范化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
明確建設要求。《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規范》提出,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要堅持四項基本要求。一要加強規劃引導。根據地理、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合理安排建設任務和建設時序。二要注重鄉土味道。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強化地域文化元素,綜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風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三要尊重村民意愿。根據村民需求合理確定人居環境建設優先順序和標準,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提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四是堅持建管并重。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合理確定投融資模式和運行管護方式,推進投融資體制機制和建設管護機制創新,保各類設施建成并長期穩定運行。
細化建設標準。圍繞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中包含的農村河道、道路交通、綠化亮化、環境保潔、公共設施、公共空間等六項重點管護內容,逐一細化標準,反復征求意見,使管護內容有標準、可操作、能量化。農村河道管護涵蓋生態環境維護、河道保潔、清淤清障、河道設施維護等內容;道路交通管護涵蓋主次干道、橋梁設施、路道修復、安全設施等內容;綠化亮化管護涵蓋庭院綠、路渠綠化、農田林網建設、公共照明等內容;環境保潔管護涵蓋畜禽養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戶廁衛生、糞污處理等內容,公共設施管護涵蓋供水飲水、生活用能、信息建設、公共廁所、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村健身廣場等內容;公共空間管護涵蓋公共停車場、文化墻、公告欄、村容村貌、招牌廣告等內容。
落實監管責任。一是健全管護機制。指導村莊結合實際建立村莊環境管理制度、村規民約,明確各類項目的管護標準,在村莊顯著位置設立責任公示牌、責任人和監督電話。每百戶農戶應配備1名長效管護保潔員,每個村(社區)配備2名以上綠化養護員和2名以上公共設施維護員,落實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專兼職維護人員。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各地建立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資金投入機制,長效管理經費主要以公共財政為主。各村(社區)加強環境建設獎金投入,發動社會力量捐助,引導群眾適度承擔,形成農村環境獎金投入負擔相結合的保障機制。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市農業農村、住建、城管等部門按季度對各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進行督查,相關結果列入年終績效評估內容,以考核導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重點任務落實落地。村委會建立環境衛生管護獎懲機制,按季或按月實施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