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住建廳公布了2021年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項考核結果。臨安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區委區政府、區住建局黨委正確領導下,在各鎮街及全區農污工作人員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獲得了2021年度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項考核優秀區縣榮譽。
臨安區農污治理亮點頻出,包括建立“一三五”管理模式,強化農污治理水平;創建智能化監管平臺,打造運維管理新模式;打造創新試點,高水平建設“零直排村”等。
雙良商達和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通過產學研,所建設的太湖源鎮指南村“零直排村”項目獲得浙江省農村污水治理優秀示范項目榮譽。該項目融入了“林下經濟”“碳匯經濟”“碳中和”“鄉村作坊”等理念,并在村戶納管、污水處理、尾水回用方面做到接戶全村化、出水全達標、尾水污泥再利用,建立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的5.0生態微循環模式,該模式基于綠色鄉村EOD價值體系,將農村污水治理與鄉村振興相關產業以及碳中和相融合,促進鄉村共同富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5.0生態化微循環模式
臨安是浙江省首個提出全域景區化的區縣,也是浙江省唯一森林碳匯示范區縣。2018年后,全面開始實施農污提標及第三方運維項目,項目涉及太湖源鎮等鄉鎮約6萬戶。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和雙良商達通過產學研,創建5.0生態化微循環模式示范點。
生態治理模式是廣義上的生態,生態化治理農污不是單一的以污水談污水,更多的是和農村環境相結合,包括水循環、碳循環、產業循環等,全面融入農村生態方方面面。
01
5.0生態化微循環-水循環
指南村探索將前段水(含有N,P等營養物質)經過處理后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用于噴灌。上圖就是百草園的噴灌設施。一方面解決了村落景區夏季水量大的問題,從而減輕了系統負荷,降低處理成本的同時提高系統達標率。另外一方面也為中草藥等農作物提供了有機養分。
02
5.0生態化微循環-碳循環
有機質資源化
農村有機廢棄物治理是人居環境建設的重點,但也是目前的短板。目前,大部分地區處理的方式就是采用外運統一處理,成本很高。指南村將剩余污泥、餐廚垃圾、有機廢棄物就地實現資源化,不用外運處理,減少碳排放。上面的圖就是我們在指南村建立的有機質資源化站點,運行情況良好。
碳匯林
在很多地區,鄉村振興過于依賴鄉村旅游,造成同質化競爭過剩。鄉村振興并非僅僅是鄉村旅游,要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體制機制,開發鄉村碳匯產品,借此創新發展美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碳匯林就是重要的一項。指南村項目碳排放量為181.7噸/年,碳匯量730噸/年,實現碳中和,碳盈余548.3噸/年。
03
5.0生態化微循環-產業循環
鄉村振興最根本的就是產業振興,指南村在水循環和碳循環的基礎上,發展產業循環經濟。上圖為占地1500平方的中草藥種植示范基地百草園,種植了150多種中草藥,這里主要以科研示范為主。
上圖為林下經濟三葉青的種植園。指南村林下經濟規劃三期,一期主要以示范為主,帶動二期和三期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社農戶共同實施,從而激活農戶閑置資源,提高村民收入。
04
項目成效
相關項目、技術、模式多次獲得省市各級政府的獎項。2019年8月,杭州市住建委農污現場會參觀指南村示范站點。2019年9月,“第九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暨第三屆村鎮環境科技產業聯盟論壇” ,200余位專家到現場參觀考察。原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也蒞臨指南村考察。
雙良商達將通過機制、技術創新,將農村污水治理與鄉村振興相關產業以及碳中和相融合,建設綠色低碳設施,建立“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的生態微循環模式,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閉環,助力臨安區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浙江省全國共同富裕示范區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