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共同富裕的生態、生產、生活共同體。
從2003年“千萬工程”到2019年新時代美麗鄉村,浙江農村建設一直引領著全國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未來社區”的概念,并出臺《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到2021年全省“未來鄉村”建設呈現如火如荼態勢,隨著“未來鄉村”省、市各級政策配套不斷完善,“未來鄉村”無疑是浙江在新時代“示范窗口”背景下鄉村建設的全新探索。
從“未來社區 ”到“未來鄉村 ”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未來社區”,并出臺《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對未來社區的內涵、目標作出闡釋,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根本目的,圍繞社區全生活鏈服務需求,以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為價值導向,勾勒了未來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筑、交通、低碳、服務和治理等九大場景,打造有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并全面啟動試點建設。
城市有未來社區,農村也要有未來鄉村。2020年8月,杭州市余杭區率先提出“未來鄉村試驗區”概念,并印發了《余杭區“未來鄉村實驗區”改革實施方案》,方案里明確提出未來鄉村試驗區要圍繞“未來村居、未來村業、未來村文、未來村治、未來村民”五個場景,最終構建有舒適感、獲得感、歸屬感、安全感和未來感的新型鄉村功能單元。
未來鄉村是一個全新命題,沒有現成模式,也沒有成熟經驗。對于未來鄉村的定義,廣義上講,“未來鄉村”就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是美麗田園、美麗鄉村、美麗環境、美麗經濟之上疊加的新形態;而從狹義上分析,“未來鄉村” 是指立足鄉村資源特色、地域稟賦、產業優勢和人文特征等元素,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突出、環境優美、服務便捷、智慧互聯、整體智治、共同富裕的,引領鄉村發展方向的生態、生產、生活共同體。
那么,未來鄉村究竟該有些什么,如何建設,如何結合數字經濟,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浙江省擘畫“未來鄉村”美麗圖景
2021年,浙江省在杭州、麗水等地率先開展“未來鄉村”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建設經驗,將“未來鄉村”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并先后出臺了《浙江省未來鄉村建設指導意見》、《浙江省未來鄉村建設導則(試行)》等文件,標志著全省開始系統地開展“未來鄉村”建設工作。
浙江省“未來鄉村”應立足鄉村資源特色、地域稟賦、產業優勢和人文特征等元素,以美麗鄉村為基礎、以數字鄉村為引領、以共富鄉村為目標、以風貌鄉村為特色、以善治鄉村為保障,按照“五化十場景”定位,打造鄉村發展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突出、環境優美、服務便捷、智慧互聯、整體智治、共同富裕。
浙江省“未來鄉村”“五化十場景”建設
五化
人本化
以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著力于提升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精神面貌
數字化
加快鄉村數字賦能、數字變革、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融合化
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推動城鄉深度融合
生態化
全面保護和修復鄉村生態、促進人、村莊、自然和諧共生
共享化
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實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十大場景
打造未來鄰里場景
有開放式的鄰里交往空間,黨群服務中心設施齊全、功能完善、使用有效;
完成“10分鐘生活圈”打造,有生活配套、公共事業服務點、共享設施等;
守望相助,對特殊群體有關愛服務與機制。
打造未來文化場景
有文化活動的空間和文化學習的設施平臺,學習氛圍濃厚;
有文藝隊伍組建,有文化活動開展,有民俗文化傳承與記錄,有鄉村文化品牌;
鄉風文明建設,移風易俗,創建省級及以上文明村。
打造未來健康場景
完成“20分鐘醫療圈”打造,有衛生服務站,有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宣傳,有公共衛生服務;
完成“15分鐘健身圈”打造,有健身場地、健身設施以及群眾性的體育活動;
完成“15分鐘養老圈”打造,有針對性的老年服務設施與措施。
打造未來低碳場景
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進行保護和修復;
垃圾分類、公廁建造、污水治理等達到標準,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健全;
建設農田生態化溝渠系統。
打造未來產業場景
培育一批優秀經營主體,深化“兩進兩回”行動,有“共享創業”空間;
有主導產業,培育特色品牌,舉辦特色活動,村莊專業化經營;
推進改革,提供就業創業培訓指導服務,經濟逐年增長,發展共同富裕。
打造未來風貌場景
完成“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和村莊設計,保護歷史文化村落和整體風貌,維護管理公共基礎設施,打造浙派民居;
提升村莊風貌,有精致節點,有標識系統,桿線序化,創建美麗庭院,穿墻透綠。
打造未來交通場景
開展美麗公路建設,普遍實行車行入戶,建有5分鐘步行可達的綠道;
城鄉一體公交網絡覆蓋,提倡綠色出行,科學布置停車場;
有快遞寄送點和智能快遞柜。
打造未來智慧場景
網絡全覆蓋,智能技術普及推廣;
有應急廣播和“雪亮工程”,浙里辦廣泛應用;
建立數字農業基地,發展電商新業態,發展智慧鄉村旅游。
打造未來治理場景
建立鄉村治理體系,創建民主法治村,開展選樹活動,培育新型農村社會組織,全民參與村莊建設;
有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有農村社會治安管理條例,有安全服務體系。
打造未來黨建場景
有完善的基層黨組織建設;
有強大的領導班子,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創建清廉村居;
提高黨員教育管理水平,改善黨員隊伍結構,有黨員干部聯系帶動服務群眾機制
浙江省各地在“未來鄉村”的探索
目前,浙江省杭州、溫州、衢州等地相繼啟動了“未來鄉村”建設的探索,作為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具體抓手。杭州市、寧波市、湖州市、衢州市、麗水市已正式啟動了共15個村的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杭州市出臺了《杭州市未來鄉村建設工作方案(試行)》,溫州市出臺了《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衢州市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未來社區創建的方案(試行)》,三個市都提出“十四五”期間,建設100個未來鄉村。
杭州“五化十場景”
建成一批引領時代潮流、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標桿鄉村
2021年5月,杭州市發布了《杭州市未來鄉村建設工作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杭州未來鄉村建設的主要目標、建設類型和主要任務:
突出數字化改革重點,通過聚焦人本化、生態化、數智化、共享化、現代化價值取向,聚力打造未來“鄰里、文化、健康、生態、創業、建筑、交通、數字、服務和治理”等十大場景,建成一批引領時代潮流、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標桿鄉村,實現對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對全方位、系統性重塑,使未來鄉村成為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樣式、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樣品、高質量鄉村建設的樣板和高水平現代版富春山居的樣子,努力為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杭州案例。
同時,《方案》中提到未來鄉村建設既可以是單個行政村,也鼓勵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多個行政村探索組團式或片區化聯合建設。
“未來鄉村”的四種建設形態:
1、城郊融合型:城區近郊及毗鄰縣城的村莊。主要通過享用大都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便利,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借助城市化推進帶動未來鄉村建設。
2、集聚提升型。鄉鎮所在地及周邊村莊。通過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有序集聚人口,就近培育農創、文創或科創等鄉村產業,促進產村人融合發展。
3、產業主導型。主導產業鮮明的鄉村。通過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保留鄉村風貌和田園風光。以現代化農業為基礎,加快三產融合發展。
4、特色保護型。沿山沿江沿湖等自然資源以及少數民族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比較豐富的鄉村。通過個性化、特質化、精品化、智慧化打造,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培育鄉村新型業態,加快鄉村發展。
9月份,杭州出臺《杭州市未來鄉村試點創建評價指標體系(試行)》重點聚焦人本化、生態化、數智化、共享化、融合化等“五化”價值取向,圍繞打造鄰里、文化、健康、生態、創業、建筑、交通、數字、服務和治理等“十大未來場景”,包含60項評價指標和19個創新、否決事項,為綜合評價村莊發展現狀和未來場景打造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的指南。
目前,杭州市已啟動創建首批未來鄉村38個。
溫州“五化十場景”
以未來鄉村為抓手,打造共同富裕的市域樣板
溫州作為浙江省城鄉、區域、收入之間相對不平衡的地區之一,溫州市委、市政府全力錨定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樣板的目標定位,把未來鄉村作為推進共同富裕的主載體。2021年,溫州市政府先后印發《關于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市的意見》《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明確,
以“五化”為方向,"十個一”為標志,聚焦“十大"應用場景,2021年先行啟動25個未來鄉村試點,計劃到2025年全市創成100個以上未來鄉村,使未來鄉村真正成為美麗中國的溫州風景。
未來鄉村建設的背景: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未來鄉村建設的定位:鄉里人的美好家園,城里人向往的樂園。
未來鄉村建設的目標: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未來鄉村建設的立足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未來鄉村建設的本質:對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全方位、系統性重塑。
未來鄉村建設的“五化”: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產業化、系統化;
未來鄉村建設的“十場景”:鄰里、教育、健康、文化、低碳、生產、建筑、交通、智慧、治理。
未來鄉村建設的三種形態:村域型、鎮域型和片區型。
衢州“四化九場景”
打造九味衢州
衢州作為浙江甚至全國率先啟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工作的地區,在未來鄉村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在其下轄的6個縣(市、區)分別遴選出一個重點村作為當地“未來鄉村”的試點。
2019年8月,衢州市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啟動未來鄉村試點建設,堅持以人為核心,緊扣“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依靠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通過造場景、造鄰里、造產業,實現有人來、有活干、有錢賺,體驗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五個三”關鍵要義,聚焦“人本化、田園化、科技化、融合化”四維價值坐標,以突出鄉村品質人居為主軸,以聚合鄉村新型社群為核心,全面構建以鄉村“未來文化、生態、建筑、服務、交通、產業、數字、治理、精神”等九大場景創新為重點的集成系統,打造具有“自然味、煙火味、人情味、生活味、鄉韻味、人文味、農業味、詩畫味、科技味”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的未來鄉村樣本,實現人與自然高度融合的詩意棲居。
2020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正式發布《衢州鄉村未來社區指標體系與建設指南》,這是全國首個發布的鄉村未來社區建設的地方創建標準,也是首次對“鄉村未來社區”作出明確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