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堅定不移走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202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明確要求浙江“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完善具有浙江特點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應用體系?!敝醒牒褪∥群缶徒⒔∪鷳B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出臺了相應規定。
為了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以法治手段推進生態富民惠民,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專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章,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全國首次以地方性法規形式對打通“兩山”轉化通道作出規定。
針對生態產品存在的“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條例》從制度層面破解“兩山”轉化的瓶頸制約。
一是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和生態產品基礎信息普查制度、動態監測制度,要求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并動態調整(第三十九條)。
二是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和價值核算指標體系,逐步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發布制度,支持開展碳匯交易,鼓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權益質押融資(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
三是建立全省統一的生態產品經營管理平臺,推進供需對接(第四十二條)。
四是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第四十三條)。
五是支持山區、海島縣(市)發展旅游、休閑度假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第四十四條)。
六是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支持創建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
七是建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機制和主要流域上下游地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
八是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考核機制(第四十九條)。
近年來,全省在“兩山”轉化方面做了很多積極有益的探索,如2019年1月,麗水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2020年9月,我省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 陸域生態系統》(DB33/T 2274-2020);今年,湖州市發布全省首個市級地方標準《“兩山銀行”建設與運行管理指南》(DB3305/T 227-2022)等,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和制度建設。本次《條例》制定認真總結我省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的實踐經驗并提煉成制度體系,為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為了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以法治手段推進生態富民惠民,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專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一章,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全國首次以地方性法規形式對打通“兩山”轉化通道作出規定。
針對生態產品存在的“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條例》從制度層面破解“兩山”轉化的瓶頸制約。
一是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和生態產品基礎信息普查制度、動態監測制度,要求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并動態調整(第三十九條)。
二是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和價值核算指標體系,逐步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發布制度,支持開展碳匯交易,鼓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權益質押融資(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
三是建立全省統一的生態產品經營管理平臺,推進供需對接(第四十二條)。
四是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第四十三條)。
五是支持山區、海島縣(市)發展旅游、休閑度假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第四十四條)。
六是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支持創建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
七是建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機制和主要流域上下游地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
八是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考核機制(第四十九條)。
近年來,全省在“兩山”轉化方面做了很多積極有益的探索,如2019年1月,麗水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2020年9月,我省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 陸域生態系統》(DB33/T 2274-2020);今年,湖州市發布全省首個市級地方標準《“兩山銀行”建設與運行管理指南》(DB3305/T 227-2022)等,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和制度建設。本次《條例》制定認真總結我省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的實踐經驗并提煉成制度體系,為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