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浙江農林大學碳中和學院掛牌成立,這也是浙江首個碳中和學院。
浙江農林大學碳中和學院成立后,將對接落實“雙碳”戰略目標,在本科教育中全面融入碳達峰碳中和理念與實踐,著力培養具有碳中和與農林固碳減排的綜合科學素養,具備跨學科視野與跨領域減排增匯能力,能在碳核查、碳計量、碳監測、碳管理、碳交易、碳減排、碳增匯、碳轉化、碳利用等崗位上發揮雙碳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近期,學院主要由5個本科專業和1個微專業組成,分別是正在申請的碳匯科學與技術專業,“雙碳”理念升級改造后的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測繪工程專業,以及已經開設的碳中和與農林固碳減排微專業。
浙江農林大學作為我國較早開展碳中和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高校之一,學校在碳中和研究領域起步早、成果豐,建有國家林草局竹林碳匯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與固碳減排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機構,在林業碳匯、碳交易、減污降碳、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物質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成效顯著,林業碳匯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為相關行業培養了300多名農林碳匯碩博人才。碳中和學院成立后,學校將優化碳中和相關的學科、專業布局,積極推進碳中和領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培養,為浙江乃至全國碳中和事業發展培養具有基礎扎實、產業認知、多學科交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碳中和應用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水平的碳中和學院。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施“雙碳”戰略,人才是關鍵,推進相關領域人才培養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國已成立近百家碳中和研究機構,主要開展雙碳戰略智庫等關鍵技術研究,但無法滿足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浙江農林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碳中和學院的成立,將為浙江乃至全國碳達峰碳中和事業發展培養大一批具有基礎扎實、產業認知、多學科交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碳中和應用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水平的示范性引領性碳中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