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印發,將推進四項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協同進行
2023.05.19
到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協同度得到有效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多層次試點示范體系基本建成,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
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碳達峰與空氣質量改善協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水、土壤、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領域協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原文如下 ↓
武漢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工作,確保各項重點舉措落地見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武漢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黨代會加快建設美麗武漢的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針,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高水平保護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武漢。
到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協同度得到有效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多層次試點示范體系基本建成,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
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碳達峰與空氣質量改善協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水、土壤、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領域協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二、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一)扎實實施碳達峰行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要求做好“雙碳”工作,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加強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考核,推動各區、各行業(企業)有序達峰。落實國家、省有關區域和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替代、清潔運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要求,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嚴禁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行業違規擴大產能。推進近零碳和低碳排放示范建設。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制發“武漢市建筑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鼓勵煤電、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企業)制定碳減排行動方案,支持其開展二氧化碳減排重大項目和技術創新,加大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制力度。發揮全國碳交易注冊登記系統落戶武漢優勢,努力將武漢打造成為全國碳金融中心。積極支持武昌區開展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推進全市碳普惠機制建設。(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園林林業局、市地方金融局、人行武漢分行營管部等按職責分工落實,以下均需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長江新區、風景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細化完善主體功能分區,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要求,協同強化“三線一單”成果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的應用。以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和碳達峰目標為導向,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要求,加大污染嚴重地區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力度,加快推動重點區域、重點流域落后和過剩產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水務局按職責分工落實)
(三)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嚴把高能耗高排放項目準入關,在項目審批上嚴格落實產業規劃、產業政策、“三線一單”、環評審批、取水許可審批、節能審查以及污染物區域削減替代等要求。穩妥做好存量“兩高”項目管理,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全市繼續禁止新建燃煤發電項目、新增自備燃煤機組,鼓勵企業自備電廠(機組)改為公用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新建、擴建‘兩高’項目應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單位產品物耗、能耗、水耗等達到清潔生產先進水平。持續加強產業集群環境治理,推動構建有利于碳減排的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高起點設定項目準入類別,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有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要求,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按職責分工落實)
(四)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堅持“減煤、穩氣、少油、強電、增綠”原則,制定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攻堅提升行動方案。謀劃建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