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已成為一項重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將污水變為“綠水”,加強農村污水治理,成為關鍵舉措之一。“十四五”期間,要求加大力度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戰,不斷提高農村污水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近年來,隨著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污水排放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往往成本高、運營難度大,難以真正解決農村污水問題。針對這一挑戰,農村污水治理需要采取“軟”“硬”兼施的綜合方法。
2022年,廣東省云浮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9.53%,各地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截至2023年3月底,湖北省宜城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0%,較2021年治理率提升7.02%;截至2023年5月底,青島市累計完成2766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達到52%……“綠水”越來越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色調。
一
軟環境措施
在農村污水治理中,軟環境措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首先,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對污水處理的意識,引導其主動參與治理。其次,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明確農村污水治理的責任主體和具體實施方案,加強監管執法力度,保證農村污水治理的順利推進。此外,還需要加強對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促進創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農村污水治理光鮮成績單背后涌現的一些棘手問題。整體來看,農村污水的收集處理率偏低,地區發展不平衡,運維管理水平低。農村地區水質水量波動大,處理規模設計過大造成設施實際運行時“大馬拉小車”,效率低下;多地農村管理主體責任不清、缺乏相關的技術人才,導致污水治理工程建成后長期停用“曬太陽”;廣袤的農村地區污水治理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我國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污水治理情況復雜,問題繁多,跨越這些鄉村建設過程中重大阻礙需要對癥下藥、步步為營。針對目前農村污水系統處理率低的現狀,需要持續提升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的硬實力,創新出水質好、低成本、便于維護的適用工藝技術,因地制宜地分區分類、梯次有序推進農村污水治理,逐步提高農村污水收集處理率,提高排水管網和污水設施的建設水平。
二
硬環境措施
除了軟環境措施外,農村污水治理還需要采取一系列硬環境措施。首先,應建設農村污水收集系統,確保農村污水能夠被有效收集和集中處理。其次,應選擇適宜的污水處理工藝,如人工濕地、活性污泥法等,實施農村污水處理工程。此外,還需要加強運營管理,確保污水處理工程的正常運行,不斷監測污水處理效果,及時進行維護和改進。
如果說創新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是農村環境改善的新引擎,那么污水治理運維機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劑。在當前階段,相關政府部門應建立對農村污水治理體系的統籌協調機制,探索“開源節流”的商業模式。例如積極吸納第三方社會資本參與,發展PPP、BOT、DBO等多種模式,解決農村污水治理的資金短缺問題;低能耗、免維護的廢水處理設備,可以實行村級統一運營,減少運營成本,并定期對村民進行培訓;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對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建立農村污水治理長效運維機制,確保農村污水治理效果的持續性。
三
農村污水治理的生態樹立
農村污水治理不僅僅是解決環境問題,更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和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在農村污水治理中,應注重生態保護的理念,通過建設生態農田、生態園區等方式,使污水處理與農業生產、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建設。
四
結論
創新技術促發展,運維機制添動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協同推進農村污水治理硬實力與軟實力的躍升,營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實現綠水青山的目標,美麗鄉村、美好生活,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