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市政工程協會生態市政建設專業委員會、ANSO環境科技產業聯盟、中關村中科水環境保護技術創新推廣中心聯合舉辦“全國村鎮污水治理優秀案例”征集活動,臨安區指南村農村污水處理觀云站點榮獲全國村鎮污水治理優秀案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杭州市建委自2020年開展農村農污“零直排村”試點建設工作,臨安區指南村就被納入首批建設試點,市農污專家服務團多次對指南村“零直排村”設計方案和建設工作進行指導和服務。
指南村項目位于太湖源頭的南苕溪之濱,為引用水源保護區,海拔近600米,是一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村。村子左右兩側分布著470余畝梯田,被稱為華東地區最美古村落之一。
針對村內農家樂眾多的特點,項目引入了現代發酵技術強化脫氮除磷效率,并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模式化智慧運行,出水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站點景觀設計,充分融合了山地的特征,草木沙石就地取材,采用“微園林”造景手法,與星級生態農場建設相融合,建立了"水循環、碳循環、產業循環”的5.0生態化治理模式,通過水肥一體化的做法,將治污、灌溉、施肥融為一體,農村污水經過預處理后進入智能灌溉系統,用于450畝生態農場的生產,每年回用節水約15萬噸,生態農場經營每年可增收200余萬元。
同時將2000多畝竹林開發成為碳匯林,以及將化糞池殘渣、餐廚垃圾、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用于碳匯林撫育,每年減少碳排放200余噸,碳增匯1000噸,產生經濟效益5萬元,預計遠期可達50萬元,由于減少了污水處理量,每年還節省農污運維費用18萬元。
“利舊”和“回用”是指南項目的一大特色。以該村2號終端為例:該終端提升改造項目利用原有池體建造,還包括完善“三水”接入率和管網。設施受益戶數76戶,包括農家樂22戶,還有一個公廁,預計每天人流量1000人次,處理量為200 t/d,后端強化處理后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中的沖廁、城市綠化標準,尾水用于附近農村公廁沖廁和綠化澆灌,節水近千噸。
農村污水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下一步,市建委將因地制宜建設綠色處理設施,加強優秀案例示范引領,倡導生態化治理模式,走綠色發展之路。